紡織科學研究機構
[拼音]:fangzhi kexue yanjiu jigou
[外文]: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ique research organization
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工業生產的規模擴大,科學技術成果在生產上的應用日益廣泛,大多數的科學技術問題,靠以前那種科學家個人的自由研究方式已不能解決。于是一些資本主義壟斷企業開始建立集體研究組織,也有一些同行業的企業共同集資建立或資助建立專業的科研機構。例如,法國于1860年在里昂建成絲綢研究室;英國于1918年在曼徹斯特創建羊毛工業研究會,于1919年建立棉紡工業研究協會(錫萊研究所);日本于1918年在橫濱建立絹絲試驗所;德國于1918~1920年間在斯圖加特、克雷費爾德和亞琛等地建立第一批紡織研究所;美國于1926年在普林斯頓建立紡織研究俱樂部。20世紀30年代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出現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局面,科學研究工作進入了由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協調的時期。一些重大的科學技術課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大規模的研究實驗基地,才能較快地取得科研成果,不失時機地應用于生產建設。因而,原有的集體科研機構在政府的資助下進行調整擴建,或由國家和大公司投資興建新的紡織專業科研機構。例如,法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日本纖維高分子材料研究所、英國錫萊研究所、蘇聯和中國的紡織科學研究院、所等,形成各種類型(綜合和專業)的紡織科學研究中心?,F有各國主要的紡織科研機構如表。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3198516101
標簽:紡織科學研究機構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紡織科學研究機構》
文章鏈接:http://www.redeemerengisoft.com/12782.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范、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