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救援
[拼音]:weixing jiuyuan
[外文]:satellite search and rescue
用人造衛星搜索和營救失事飛機和船舶的技術。長期以來,遇難的飛機、船只通過無線電發出國際通用的“SOS”信號呼救來爭取救援,但由于受到地域、時間和干擾等限制,海、空失事仍然難以得到及時營救。搜索營救衛星運行在850~1000公里高的近圓形極軌道上,可以接收來自直徑約5000公里廣大地區內任何地方發出的呼救信號。衛星繞地球一周只需102~105分鐘,所以不僅搜索范圍大,而且發現目標快。1982年9月9日首次利用衛星成功地發現和救援了加拿大的空難遇險者。此后搜索營救衛星不斷發現失事的飛機和輪船,到1983年底已在全世界拯救了120多名遇難者。
飛機、船舶失事時,其上攜帶的應急信標機能自動接通電源,不斷發出緊急呼救信號。飛經上空的衛星接收到信號后將信號轉發給地面信息接收站,地面信息接收站將情報傳送到飛行指揮控制中心,由它向出事地區的救援組織發出通知,進行營救。衛星救援的原理是根據衛星和應急信標機之間在方向和速度上的相對運動,連續測量呼救信號的多普勒頻移變化和頻移變化的快慢以確定失事地點的坐標(即緯度和經度)。應急信標機采用國際上統一規定用于衛星搜索和救援系統的 406兆赫頻率,以及長期以來所使用的121.5和243兆赫頻率。406兆赫信號包含有失事飛機和船只的類別、登記號、國籍、坐標、失事性質和時間等編碼信息。衛星處于應急信標機和地面信息接收站的視野內時,用1544.5兆赫頻率可以實時轉發信息。衛星也可以把接收到的信號經預處理后存貯起來,待運行到有地面信息接收站的空域時,再傳送給地面。121.5和243兆赫信號不存貯,而是經放大后實時轉發,如衛星視野內沒有地面信息接收站,這一失事情報便會失效。使用121.5和243兆赫的定位精度為10~20公里,而406兆赫的定位精度可達2公里左右。為了彌補極軌道衛星有時不能及時發現目標的缺陷,還可發射地球靜止衛星軌道的搜索營救衛星與它配合,使衛星救援系統更趨完善。
1982年6月和 1983年3月蘇聯先后發射了“宇宙”1383號和“宇宙”1447號兩顆極軌道衛星,建立了“科斯帕斯”衛星救援系統;1983年3月美國也發射了一顆裝有搜索營救轉發器的“諾阿”8號氣象衛星,建立“薩爾薩特”衛星救援系統。這兩個系統因技術參數完全一致,根據1977年蘇、美兩國的有關協議,組成了統一的“科斯帕斯-薩爾薩特”國際衛星救援系統。參加國已有蘇聯、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和挪威等。此外,國際海事衛星系統也兼有衛星救援功能(見海事衛星)。根據同樣原理,衛星救援也可用于因考察、探險、登山等遇難的個人或團體的救援。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3198516101
標簽:衛星救援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衛星救援》
文章鏈接:http://www.redeemerengisoft.com/13063.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范、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