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海造田
[拼音]:weihai zaotian
[外文]:poldering of seashore
在海灘和淺海上建造圍堤阻隔海水,并排干圍區內積水使之成為陸地。又稱圍涂。中國海域遼闊,有長達18000km的大陸岸線,沿海島嶼6500余個,灘涂資源豐富。海平面以上的灘涂面積約3000萬畝。海平面至水深10m的淺海灘涂面積約1.17億畝。據歷史考證,中國東部的黃淮海平原、長江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及下遼河平原約有兩億畝的土地都是歷史上灘涂淤積和開發的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據不完全統計,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10個省市的圍海造田面積將近 800萬畝。目前多數已成為農業、工業、交通、外貿和文化建設發達的地區。因此,圍海造田是增加陸地,發展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措施。
圍海造田多數是與大陸海岸相連,但亦可孤懸淺海中形成人工島。在與大陸相連的圍海造田中,又有兩種圍涂方式。
(1)在岸線以外的灘涂上直接筑堤圍涂;
(2)對入海港灣內部的灘涂,有時先在港灣口門上筑堤堵港,然后再在灘涂上筑堤圍涂。采用何種方式,主要取決于當地的技術經濟條件。
圍海工程,至少應包括圍堤與排水閘(或排水站)兩項基本工程,以阻擋海水入侵,形成堤內陸地。圍區形成后,則必須排泄大陸上游下泄的洪水和圍區本身因暴雨所形成的地面徑流,以保證圍區內土地的正常開發利用。
絕大多數圍堤為土石結構,其迎潮面都設有抵御潮浪襲擊的護坡,并分為干砌石、漿砌石、混凝土等砌護結構。圍堤的堤頂高程,應在設計高潮位之上再加風浪爬高及安全超高,在中國蘇、浙、閩沿海一帶多采用設計高潮位以上2.0~3.5m。圍堤的地基要求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地基承載力不足時,應采取適當加固措施。
圍區內具有利用地面與海面的高差進行自流排水條件者,多設排水閘排水,否則需設排水泵站進行抽排。排水閘或排水泵站多設在圍區內地勢較低洼的地段,其兩側一般與圍堤相連。圍海工程中排水閘既要排水,又要擋潮。低潮時開閘放水,高潮時則關閘擋潮。因此,排水閘的閘孔凈寬,既要根據排水量要求又要根據外海潮型,通過水文水利計算確定,閘頂高程一般與堤頂高程相平。
圍墾涂面陸化以后,要視當地具體條件,選擇水源,采用:修建水庫,開渠引水;從河流提水;堵港蓄淡;或河口建閘,擋潮蓄淡等,并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引淡水洗鹽。河口建閘蓄淡對航運、排洪、河口附近水域的生態環境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必須經過充分研究論證后,方能采用。排水工程不僅要滿足圍內排澇和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還要對鄰近集水區內的暴雨徑流作出妥善處理。在低灘或深水區進行圍墾,灘涂成陸后,隨著排水疏干,地面會發生沉降,在灌排工程的規劃設計中應考慮這一特點。
圍區內土地,要根據地面高程、土質、淡水水源等因素進行綜合開發,以便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目前一般以發展種植業為主,也可以作為工業或其他基本建設用地。較低洼的地段,既可以發展水產養殖業,也可以建灘涂水庫用以蓄淡。在規模較大和發展目標多樣化的圍海造田建設中,要取得最優綜合開發方案,應采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決策。
近代圍海造田較發達的國家有荷蘭、日本等國。荷蘭早期的圍海造田事業,始于公元11世紀,全國共有土地面積34000km2,其中由圍海造田的土地即達20000km2,其中須得海圍墾工程舉世矚目。
參考文章
- 荷蘭是怎樣圍海造田的?地理知識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8382209800
標簽:圍海造田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圍海造田》
文章鏈接:http://www.redeemerengisoft.com/13425.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范、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