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沼地區路基
[拼音]:nizhao diqu luji
[外文]:subgrade in swamp region
泥沼也稱沼澤,其主要特征是:地表經常過濕或有薄層積水,上面主要生長著濕生植物或沼澤植物;土層嚴重潛育化或有泥炭的形成和積累。根據有無泥炭的形成和積累過程,可將泥沼分為泥炭泥沼和潛育泥沼兩大類。泥炭泥沼的主要特征是有泥炭的形成和積累過程。其中泥炭厚大于30厘米的稱為泥炭泥沼;泥炭厚小于30厘米的稱為泥沼化濕地。潛育泥沼的主要特征是:地表長期過濕或有薄層積水,土層嚴重潛育化,有較厚的草根層,但無泥炭的積累。泥沼的發生和發展是各種自然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主要決定于氣候和地貌條件。潛育泥沼與地貌條件有密切關系,而泥炭泥沼則同氣候條件有更密切的關系。全球各類泥沼總面積估計約為 350萬平方公里以上,其中蘇聯、加拿大等國所占比重較大。中國泥炭泥沼類型較多,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寒溫帶和溫帶濕潤地區;其次是青藏、新疆等高山高原地區。中國潛育泥沼分布較廣,以東部平原和濱海地區較多。
對道路工程有嚴重影響的是泥炭泥沼。這類泥沼中以泥炭沉積為主,泥炭為半腐朽的植物殘體,有機質含量一般大于50%,吸水能力極強,有很高的壓縮性。道路工程上把泥炭泥沼按其沉積層的穩定程度分為三類;①第一類泥沼,完全為穩定的泥炭所充滿,相對穩定;
(2)第二類泥沼,為不穩定的泥炭所充滿,相對不穩定;
(3)第三類泥沼,為水或流動的泥炭或淤泥所充滿,表面有或無飄浮的泥炭皮,極不穩定。
道路通過泥沼時,路線宜選在泥沼淺而沼底平緩的地段以及泥沼最窄的地段通過;并且,路基應盡可能高出泥沼地下水位和地表積水水位一定高度。在一、二類泥沼上修筑路堤,為加快進度,降低造價,可將路堤直接置于泥炭表層,利用路堤重量把泥炭層壓實(圖1)。為壓實和擠出泥炭,并保證在行車作用下的彈性變形在容許范圍之內,路堤應有必要的填土高度。在一、二類泥沼上修建較高等級的道路,當泥炭層厚度小于2米時,可考慮采用全部挖除的辦法。在三類泥沼上修建路堤,一般應落到實底上(圖2)。但在飄浮泥炭皮較厚的三類泥沼上,低等級公路也可修在柴排上。無論哪種泥沼,當沼底橫向坡度較大(一類泥沼大于1/10,二類泥沼大于1/15,三類泥沼大于1/20)時,都應考慮路堤沿沼底滑動的問題。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8382209800
標簽:泥沼地區路基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泥沼地區路基》
文章鏈接:http://www.redeemerengisoft.com/14441.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范、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