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相關道路橋梁的施工
一、路橋施工的特殊性主要存在以下特點:
1.工程的多樣性。首先,使用功能的多樣性造成工程產品的類型的不同。其次,即使使用功能相同、工程類型相同,但在不同的區域建造,也因建設地區的地理環境條件的不同而表現出差異。
2.工程的不可轉移性。作為具有使用功能的最終產品,是不能移動的,只能在使用它的地方進行建造。
3.施工人員的流動性。各工種的工人在一個工程項目的不同部位上進行流動;工人在一個工地現場范圍內各個施工對象上進行流動;職工隊伍在不同工地、不同建設地區間輾轉流動。
4.工程龐大,多屬露天作業,受自然氣候條件影響大,工作條件艱苦。
5.施工生產周期長。一般來說,一個路橋工程項目,少則一年,多則幾年。施工企業的這些生產特點,必然使其在人員組織、安排和管理上出現一些特殊的問題。
二、道路橋梁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重視調拱調坡層的施工質量,在該層的施工時,特別要抓好各材料的規格、級配及配合比,確保該層的有效寬度內的平整度和壓實度,是保證基層施工質量的基礎。
2.加強基層養護,在基層施工完成后,采用麻袋進行養護,也可以采用噴灑瀝青乳液保護。若不能封閉交通,應限制重車通行,其車速不應超過20km/h,同時應注意其他交通設施對基層的損壞。若出現車槽(坑槽)松散,應采用相同材料修補壓實。嚴禁用松散粒料填補。
3.在基層施工中,嚴格抓好松鋪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壓盡量減少基層成型,經初壓后進行人工整修,特別要加強基層邊緣立模處的壓實度,對因特殊情況碾不到位的應采用工人錘和振動夯,分層夯實,以確保其結構層的質量
4.嚴格控制基層平整,面層鋪筑前用3m直尺對基層進行平整度檢測,平整度差且大的路段應進行整平。面層攤鋪前認真清掃基層表面,確?;鶎颖砻嬲麧?,沒有松散浮料和雜質。如有泥土應采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如基層表面局部下封層脫落,則應將脫落處基層表面清洗干凈后補灑透層瀝青或補做下封層,面層鋪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時,應予及時清除,以確保面層平整度。
5.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也取決于主要材料的質量和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及瀝青混合料的拌和。
6.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較大,已鋪筑的路面會產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較小,路面會出現松散;礦料的質量不好,集料的壓碎值和石料的抗壓強度太差和細長扁平顆粒含量過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穩定度降低,容易出現路面的各種病害。
7.瀝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勻,有時當拌和設備出現意外情況,剛開爐或料溫低,含水量大時,會出現料溫不均勻現象;當篩分系統出現問題時,造成骨料級配發生較大變化;有時也會出現花白料,使路面難以攤鋪成型;溫度過高造成瀝青老化,不能保證瀝青混凝土攤鋪質量;拌和能力過小,出現停工待料狀況,使接頭處溫度降低,出現溫度差,形成一個個坎;當運輸設備不配套或司機技術較差時,會撞擊攤鋪機,使機身后移,形成臺階。以上因素極易造成平整度和表面密實度差等現象。
三、施工質量處理
在工程施工中,雖然做好了施工的質量管理控制,但也會因某種因素,造成質量上的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也要做好相應的處理措施。
1.施工質量問題處理的基本要求
1.1注意綜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處理引發新的事故發生,又要注意處理方法的綜合應用,如結構承載力不足時,則可采取結構補強、卸荷、增設支撐、改變結構方案等方法的綜合應用。
1.2重視分析消除事故的原因。這不僅是一種處理方向,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如由路基浸水沉降引起的質量問題,則應消除水浸入原因,制定排水清淤措施,盡快達到固化穩定。處理應達到安全可靠,不留隱患,滿足通車要求和施工方更經濟合理的目的。
1.3正確選擇處理時間和方法,發現問題后一般均應及時分析處理,但并非所有質量問題的處理都是越早越好。如裂縫、沉降,變形尚未穩定就勿忙處理,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需重復處理。處理方法的選擇應根據質量問題的特點,綜合考慮安全可靠、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經分析比較擇優選定。
1.4正確確定處理范圍,除了直接處理事故發生的部位外,還應檢查事故對相鄰區域及整個結構的影響,以正確確定處理范圍。如板的承載能力不足進行加固時,往往形成從板、梁、墩、柱或墻到基礎均可能要予以加固。
1.5確保事故處理期的安全。事故現場不安全的因素較多,應事先采取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和防護措施,并嚴格檢查執行。
1.6加強事故處理的檢查驗收工作。從施工準備到竣工,均應根據有關規范的規定和設計要求的質量標準進行檢查驗收。
1.7認真復查事故的實際情況。在事故處理中若發現事故情況與調查報告中所述內容差異較大時,應停止施工。待查清問題的實質,采取相應的措施后再繼續施工。
?。?施工質量問題處理應具備的資料
一般質量問題的處理應必備以下資料:首先與事故有關的施工圖;其次與事故有關的資料如:原材料檢驗報告,各種試驗報告,施工記錄等;再次,事故調查分析報告包括:
2.1事故情況:出現事故時間、地點,事故的描述,事故觀測記錄,事故發展變化規律,事故是否已經穩定等。
2.2事故的性質:應區分屬于結構性問題還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的還是實質性的,是否需要及時處理,是否需要采取防護性措施。
2.3事故原因:應闡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結構裂縫是因地基不均勻沉降,還是溫度變形;是因施工振動,還是由于結構本身承載力不足所造成的。
2.4事故評估:闡明事故對結構功能,使用要求,結構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響,并附有實測、驗算數據和試驗資料。
2.5事故涉及人員及主要責任者的情況。最后,設計、施工、建設單位對事故的意見和要求等。
?。?施工質量問題處理的應急措施
在路橋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質量問題經常發生,工程中的質量問題具有可變性,往往隨時間、環境、施工情況等不同而發展變化,有的細微裂縫可能逐步發展成構件斷裂,有的局部沉降變形可能致使倒塌。為此,在處理質量問題前,應及時對問題的性質進行分析,做出判斷。對那些隨著時間、溫度、濕度、荷載條件變化的變形、裂縫要認真觀測記錄,尋找變化規律及可能產生的惡果。對那些表面質量問題,要進一步查明問題的性質是否會轉化,對那些可能發展成為構件斷裂、倒塌的惡性事故,要及時采取應急補救措施。在擬定應急措施時,一般應注意以下事項。
1)對危險性較大的質量事故,首先應予以封閉或設立警戒區。只有在確認不可能倒塌或進行可靠支護后,方準許進入現場處理,以免人員的傷亡。
2)對需要進行部分拆除的部位,應充分考慮事故對相鄰區域結構的影響,以免事故進一步擴大,且應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措施,要嚴防對原有事故的處理引發新的事故。
3)凡涉及結構安全的都應對處理階段的結構強度、剛度和穩定性進行驗算,提出可靠的防護措施,并在處理中嚴密監視結構的穩定性。
4)在不卸荷條件下進行結構加固時,要注意加工方法和施工荷載對結構承載力的影響。
5)要充分考慮對事故處理中所產生的附加內力對結構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四、結語
總之,道路橋梁工程線長面廣,工程施工季節性強,工程大,施工條件苦,缺乏成熟經驗,檢測手段不先進,都有待于我們作出更大的努力去修善,逐步加強完善質量管理工作。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3198516101